铸造模具所采用的砂型铸造是一种以砂作为主要造型材料,制作铸型的守旧铸造工艺。砂型一般采用重力铸造,有特别要求时也可采用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工艺。砂型铸造的适应性很广,小件、大件,简单件、复杂件,单件、大批量都可采用。砂型铸造用的模具,以前多用木材制作,通称木模。一些专科的技术生产厂家为改变木模易变形、易损坏等弊病,除单件生产的砂型铸件外,全部改为尺寸精度较高,并且使用寿命较长的铝合金模具或树脂模具。虽然价格有所提高,但仍比金属型铸造用的模具便宜得多,在小批量及大件生产中,价格优点尤为突出。此外,砂型比金属型耐火度较高,因而如铜合金和黑色金属等熔点较高的材料也多采用这种工艺。
铸造模具的致密性和健全性与合金的凝固方式密切有关。逐层凝固的凝固前沿与溶液直接接触,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发生的体积收缩,直接溶液的补给,因此,产生缩松的倾向性很小,而在较后凝固的部位形成缩孔;如果设置合理的冒口。可使缩孔移至冒口。但在壁的拐弯及壁的与连接处仍易出现小缩孔;在长条或板状的中心处,易产生轴线缩松。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收缩受阻而产生晶间裂纹时,容易溶液的补充,使裂纹愈合,所以热裂倾向小。逐层凝固方式具有良好的补缩特性。糊状凝固的晶体在溶液内部形核和生长,易发展成树枝发达的等轴晶,并且很快就才连成一片(形成结晶骨架)。在连成一片之前,液体和固体可以一起流动,从冒口可以“整体”收缩;当形成结晶骨架后,溶液被分割成一个个互不沟通的小熔池,难以收缩提早开始,出现晶间裂纹时得不到溶液的补充,因而糊状凝固时热裂倾向性较大,糊状凝固方式使铸件的补缩特性变差。
只有在各道工序上采取多种措施且操作才能把铸造模具的“夹渣”降到很低,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在消失模铸件冷却打箱后未清理前,根据铸件及浇注系统表面状况,即可以判定有没有进砂和夹渣缺陷。如果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和浇口表面或连接处以及铸件表面粘砂严重或有裂纹状粘砂存在,则基本可以肯定铸件有夹渣和进砂缺陷。砸断浇道棒或浇道拉筋,可看到断口上有白色斑点,严重时断口形成一圈白色斑点。这样的铸件,特别是板状、圆饼状铸件机加工后加工面上就会有白色、黑灰色斑点缺陷。如果工序操作规程控制不严格,生产的铸件严重的影响了铸件质量和定单完成的进度。
中间方式凝固过程在凝固初期,晶体也是从铸件表面向溶液内部生长成柱状晶,但表面尚未结壳,凝固区域较逐层凝固时宽;凝固区域继续加宽到相应程度后,表面开始结壳;在后期,柱状晶前方溶液中出现晶核并生长成等轴晶。普遍实用的方法是把涂有耐火材料涂层的模型放入砂箱,模型四周用干砂充填紧实,浇注液态金属,取代泡沫塑料模型,这种铸造工艺被称为:消失模铸造(EPC)、气化模铸造及实型铸造等。看砂箱有什么要求和用途了。砂箱材料可以采用铸铁、铸钢(或焊接件)、也可以铸造铝合金和木制的。一般简单的铁制砂箱采用地坑造型就可以了,特别用途的砂箱需要根据要求选用不同的制造工艺和手段,如焊接、机械加工都可以。浇注之后,铸件在砂箱中凝固和冷却,然后落砂。铸件落砂相当简单,倾翻砂箱铸件就从松散的干砂中掉出。随后将铸件进行自动分离、清理、检查并放到铸件箱中运走。干砂冷却后可重新使用,很少使用其他附加工序,金属废料可在生产中重熔使用。